茶之为用,味至寒,为饮最宜。精行俭德之人,若热渴、凝闷、脑疼、目涩、四肢乏、百节不舒,聊四五啜,与醍醐、甘露抗衡也?!接稹恫杈?/span>
茶的发现和利用,传说始于神农时代,在唐宋时期兴盛,明清时期蓬勃发展,并且传播至全世界。
千年茶业发展史,茶由单一的原始晾晒至现如今的六大茶类,这其中,谁的推导更加丰功伟绩?
1
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氏。陆羽《茶经》里说:“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氏……”。
传说他尝百草,不幸中毒,恰好遇到茶叶,服之得救,茶就此被发现,这是有关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。
神农尝百草,得荼而解之。单就这点,大C位就坐得妥妥的。
茶界第一人——神农!作为传说人物,木刻版神农像是这样的:浓眉大眼、须发厚重、头顶两角,右手拿着一种枝叶,送入嘴里咀嚼。有人演绎传说,他手里拿的正是茶。
2
茶虽然起源甚早,但到了唐朝,才是茶真正兴盛的时期。唐代饮茶蔚然成风,从皇帝到文人墨客,都喜欢饮茶这项陶冶情操的生活方式。
陆羽(733年-804年),号竟陵子,又号"茶山御史"。唐代著名茶学家,被誉为"茶仙",尊为"茶圣",祀为"茶神"。陆羽一生嗜茶,精于茶道,撰《茶经》三卷,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。
全书虽只有7000字,但对于茶的研究面面俱到。《新唐书》中记载陆羽著成《茶经》后,“天下益知饮茶矣”。“茶圣”之后,才有茶字,茶才成为一门学问。
3
宋徽宗赵佶,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艺术家,兼最昏庸的亡国之君,他对茶的痴迷程度举世皆知。
唐朝皇帝爱茶,顶多建个大唐贡茶院。宋徽宗爱茶,卷起袖子亲自下场。他与臣子斗茶,留下了传世名画《文会图》。他撰写了《大观茶论》,以皇帝的身份为茶背书。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。宋时,贡茶的制造艺术被推送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,茶肆遍布临安城,上至达官贵族,下至平民百姓,都以饮茶为乐。茶,真正成了全民饮品。同为皇帝,宋徽宗偏重于茶的文化方面,而朱元璋则是通过严厉而有效的法典、措施推动了茶的发展。朱元璋有感于团饼茶的奢靡,下令罢团进散。于是散茶逐步改进,炒青技术普及起来,成为绿茶沿袭至今的主要制作方式。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饮茶方式的转变,泡饮法成为主流,功夫茶艺兴起。
明朝茶事发展极快,与朱元璋颁布的一系列茶叶法律制度有重要关系。为禁私茶,他甚至挥泪斩了自己的女婿:安庆公主驸马。
罢团茶、进散茶、禁私茶。重法明典,茶才得以在明朝完成重要的转型,从单一的绿茶,发展到六大茶类。朱元璋功不可没。
4
吴觉农,被誉为"当代茶圣",其所著《茶经述评》是当今研究陆羽《茶经》最权威的著作。他还最早论述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,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业专业和全国性茶叶总公司,又首创了茶叶研究所,为发展中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。尤其是在茶叶经济研究上,留下了浓墨重彩。
当抗美援朝开始,美国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,他采取了绿茶改制红茶等应变措施。在茶叶生产领域,举办茶农生产合作社;在流通领域由国家直接运销国外。在他的推动下,由农业部牵头,多省联合集资,成立了官商合营的全国性茶叶公司。在1978年,吴觉农主张大力发展红碎茶扩大出口创汇,其影响深远,意义重大,是来者无人望其项背。
5
下午茶发明者安娜夫人。
下午茶的习俗起源于18世纪。当时英国的一个上流贵族安娜夫人,在每天下午5点,准备一杯茶和面包加奶油享受。后来发现这样的茶简直完美,于是邀请朋友加入她的茶会。这种下午茶会很快流行起来,诞生了一种崭新的社交方式,并且延续至今。安娜夫人无心插柳,却创造了茶文化中重要的欧洲品茶方式。
英国贵族赋予红茶以优雅的形象及丰富华美的品饮方式,更被视为社交的入门,时尚的象征,是招待朋友开办沙龙的最佳形式。享用下午茶时,选择极品红茶,配以瓷器或银制茶具,用小推车推出各种各样的精制茶点,辅以音乐和鲜花,以古典为美,曲悠扬典雅,花清芬馥郁。18世纪中期以后,茶真正进入一般平民的生活。
在高楼之上或是隔着玻璃幕墙,一边就着西式糕点喝茶,一边看着午后街头的匆匆脚步,或是悄然独坐,或是一二好友闲谈,如梦浮生中不免增添些许温暖,这得源自遥远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下午茶的真义。
下午茶的时光并非如此美妙。闲暇时光里,在茶香的掩映中,因为这杯红茶,生活空间的扩展不再局限于狭小的天地,轻松的红茶时光,真的变成了享受。
如今,越来越注意生活的质量与情趣,那么,在午后举行一次小小的下午茶聚会,招待二三知己,既有气氛又有享受,多好的事啊。
Host List
hot news